您当前位置: 创优争先 >>江苏省建筑业企业杰出项目经理
以初心致匠心 以精进求卓越
时间:2022年04月13日

——记江苏省建筑业企业杰出项目经理、镇江建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张平

  张平,男,汉族,1960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程度,1978年1月参加工作。多年建筑一线的摸、爬、滚、打,练就了他勤奋好学、真抓实干、敢于拼搏、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让他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工地上的施工员,一步步成长为一名具有高级工程师职称、成果丰厚的优秀项目经理。

  四十多年风雨兼程,张平以“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作为人生信条、以“样样落实,天天精进”作为行动准则,演绎着“以初心致匠心,以精进求卓越”的成长轨迹。无论在什么岗位,无论是什么处境,他始终保持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本色,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创新进取,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自2001年担任项目经理以来,先后承建各类工程十五项,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2项、省优“扬子杯”奖5项、市优“金山杯”奖8项,为企业和地方建筑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贡献。


怀初心梦想,创新同心圆管理模式


  儿时的他,一心盼望着长大能成为一个建造房子的人,能够造一座最好的房子。为了追寻建筑师的梦想,2001年,张平选择重新开始,转型成为工程项目经理,怀着“创优精益求精、实干打造精品”的精神,带领项目团队不辞劳苦地抢抓机遇创建优质工程,先后承建了南徐新城商务办公B区1#楼、西津音乐厅、移动物联网产业大厦等十五项建筑工程项目,在市场上赢得了良好口碑,打响了公司在本地的品牌知名度,成为公司在本区域的高品质建筑开拓者。

  梦想不是好高骛远的蓝图,而是脚踏实地的奋斗。走进施工现场这扇门,打下第一根桩,便是从0到1的艰苦修行。2011年,张平率队以南徐新城商务办公B区1#楼工程为平台,学习、总结、整合、探索了建筑工程项目现场施工的“同心圆管理模式”——即以项目各方要求的项目品质目标作为核心点出发,以施工生产、安全质量等若干关键功能要素形成业务决策与服务支撑条线,推动生产技术条线与施工项目规程(建设程序、施工程序、操作规程等)管理相结合,有效抓住施工准备中的组织设计、施工中作业人员的行为、特种物品的状态、重要材料的品质与性能、重要的技术参数、重要的工艺流程等关键节点与控制点。

  为此,张平把现场施工中的元素链集合起来,形成严苛的工程管控和验收目标与标准,通过点线面一体化考量,将责任目标细化、量化、具体化,上下直线贯通、左右横线相连,形成闭环管理链条和严密组织体系,再匹配于“领着干、抢着干、齐着干”的领创文化与激励机制,确保每个人都主动做管理提质网格上的“发光点”,持续不断地探索优质履约、成本管控、安全质量等管理的最优方式方法,不断地自我超越,让追求一流的步伐永远在路上,确保管理与服务苟日新、日日新。

  南徐新城商务办公B区1#楼工程,建筑面积达51004平方米,高度为126.4米,是镇江南徐新城的地标建筑,总投资达4.5亿元,属市重点工程项目。一向敢打敢拼的张平决心以此为契机争创“国家优质工程奖”,臻造镇江标杆式建筑产品。他坚持采用“策划先行、措施到位、过程控制、严格把关、明确责任、奖罚分明”的创优方法和思路,并将其贯穿于工程创优过程的始终。

  项目准备阶段,张平首先组织各方相关者召开研讨会,确定了创“国优”工程创优目标,制定了创优规划,建立了创“国优”工程保障机制,并与建设、设计、监理单位一起协调联动,形成“四位一体”的创优体系。在此基础上,共同编制标杆样板施工方案;与此同时,采取“样板先行,领创切入”的管理方法,先抓示范工程、示范班组——以关键的少数,以点线面的示范驱动整个项目品质建设。其次,完善现场质量管理体系,落实项目部创优成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从人、材、机现场使用调度,到施工环节的层层推进,人人扛指标,个个有目标,“以数据论英雄”。第三,强化创优过程控制,严把施工准备关、原材料进场关、关键技术关、质量控制关、安全文明施工关。分部分项施工前组织施工管理人员及带班人员共同进行交底会,让参与施工的各方人员都充分领会标杆施工的标准,上下统一思想——从原材料的进场,到作业班组的操作要求,严把每个环节,作业人员不经过交底不施工,工序不经过“三检”不放行,工艺达不到规范标准不实施,确保各工序到分部分项工程质量一次验收合格,一次成优。第四,精准把控施工细节,一是确保总体工程结构工艺优良,观感质量好。在主体结构施工上重点抓钢筋、砼施工,即梁、柱、板成型后结构尺寸准确,平整度轴线位置偏差不超规范,砼强度经检测达到设计要求,主体结构达到梁、柱、板棱角清晰,阴阳角方正,所有埋件与砼表面平整,尺寸准确无误。二是最大化呈现该建筑外观现代大气、简约的设计意图,对外墙的玻璃幕墙、石材、铝板,从原材料进场时严把进场关,把有色差的材料挑选弃用,复核每种材料的几何尺寸不出现偏差;对最后一道工序结构胶的施工,控制胶缝密实均匀,线条顺直,表面平整。三是在内装饰上最大化呈现精细观感。比如,对地面石材和地砖铺贴预先运用电脑排版进行模拟,消除找边找角;对不同形式不同材质的吊顶安装,预先优化设计,深化局部节点方案;对灯具孔洞、烟感位置、空调出风口、喷淋等安装器具做到横成行、侧成线间距等称。

  张平始终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原则,用精细化增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首先,严格落实员工进场“三级”安全教育,做到安全工作天天讲、时时抓。其次,日常专职安全员和项目经理每日巡检工地,查违章,纠偏差,针对现场的安全违章典型进行警示教育。第三,督促每个员工用好“三宝”。对重大危险源的大型塔吊、人货电梯、附着式提升架,严格方案论证和检测验收程序,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第四,注重绿色施工。推进“四节一环保”(节能、节材、节水、节地、保护环境)举措。如对员工宿舍安装太阳能,用电限流保护器以节省用电和防止大功率电器使用而发生火灾事故,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对进出现场车辆利用回收雨水进行冲洗,对穿墙螺杆的回收发明了新型专利。同时现场定时定点监测噪声扬尘,工地日常定时洒水抑制扬尘。由于安全文明施工富有成效,2012年-2013年镇江市住建局、江苏省建设厅先后在南徐新城商务办公B区1#楼召开了“创文明工地,建精品工程”观摩会、“绿色示范工程观摩会”、“省AA级示范工地观摩会”,受到各级领导、专家、同行的一致好评。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该工程获得2017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同年还获得茅以升家乡土木工程奖——建筑工程奖。


怀匠心情怀,打造历史文化新空间


  南徐新城商务办公B区1#楼工程创建“国家优质工程”成功后,张平接受了新的挑战,马不停蹄地投入到镇江西津音乐厅“国优”工程建设之中。

  西津音乐厅工程地处本市历史文化街区,位于长江路、迎江路交叉口,以镇屏山为背景,与西津古渡交相呼应。蓝图设计其为东印度风格建筑,并配套实验剧场,构造疏朗恢弘。其定位为镇江市音乐演出地标性的新文化建筑,在空间与时间上延续文脉,为西津渡文化艺术街区带来古今交融的新气息。

  建筑大师贝律铭说过:“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显然,西津音乐厅追求的不只是建筑的物质表现,承载文脉诉求才是本源。这需要从生活方式、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更深层次出发,洞察西津音乐厅建筑需求——通过新技术与历史文化融合的全新建筑产品,呈现当代大众对西津渡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交融的理解,实现固有印象面向未来的一次进化。

  在张平看来,对于这样一种历史与现代文化、中国与西方文化交融的“凝固的艺术”,需要通过一份“匠心”精筑,而精筑的“匠心”首先是一种情怀,只有领悟到该建筑的灵魂精髓,触摸到西津音乐厅建筑的文化脉络,与西津渡的历史文化进行心灵对话,才能用物化的形态表达出对古建的情感流露,才能打造出人本主义的建筑产品,西津音乐厅将不止落位于单一功能的文化场所,更要完成对大众文化生活的持久运营,真正承载全生命周期和西津渡的历史文化内涵,打造历史文化不断进阶的知行领地。

  为了彰显镇江传统特色工艺,同时将中国建筑文化与西式建筑风格融为一体,该建筑设计立面为东印度风格,选用镇江传统的粘土砖,采用青砖和红砖夹花砌筑,设置连续的拱卷造型,并配以罗马柱、栏杆、腰线、勒脚。设计构想虽好,但将其落地并非轻而易举。其中首当其冲必须攻克的一个难点是:西津音乐厅外墙采用了传统青砖和红砖夹花砌筑,而内侧墙体是采用新型加气砼砌块砌筑,两种不同材质的墙体怎么能形成一个天衣无缝的整体,而同时又能达到绿建节能的工艺要求。由此看来,怎样最大程度地呈现设计意图,将整个建筑融入历史文化街区,建筑外立面的综合性工艺攻关是关键。

  面对这样一个新课题,张平一如既往用朴实的语言说:“总有第一个人先吃螃蟹,挑战一下自我,我们干中学、学中干”,他首先从汇聚建筑各方智慧,确定了“精雕细琢,精研细节,精品交付”的品质标准,一方面请古建专家、结构专家和绿建专家亲临现场指导,一方面又不断与设计方反复沟通,组织各方论证,优化方案;同时在内部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发动各类人员开展技术攻关,组织项目工程技术人员编制技术创新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细部作法,亲自审阅组织实施。与此同时,对项目团队每位成员在生活上给予关爱、工作上严格要求、精神上给予鼓励、思想上给予疏导、物质上给予回报、技术上倾囊相授。在他的带动下,项目全员参与,齐抓共管,重点一举突破了三项工艺创新。第一,“样板先行”,运用PDCA管理通过精心施工,将传统青砖和红砖手工砌筑与欧式罗马柱及窗边阳刻雕花装饰柱、叠挑的磨边线条和石材线条、砖砌墩堂融为一体;对于砖缝处理采用古建传承的手工挤缝工艺(俗称“灯草缝”),使用特殊材料在砖缝间挤出圆条状的凸缝,完美地呈现了音乐厅独特、经典的建筑风格。第二,创造现代砼框架结构与传统砌筑施工工艺相融合的经典。即在内侧加气砼墙体按照规范要求设置构造柱和腰梁的同时,再设置纵向拉结筋将外立面砖墙连成一体,对两墙之间的间隙用聚氨酯发泡剂填充,既增加墙体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又达到保温隔热节能的效果。第三,对于门窗的选用,没有沿用古建筑常用的木质门窗、欧式建筑常用的钢制门窗、现代仿古的铝型材门窗,而是选用了经“五性”检测均符合设计及规范标准、“型材构造形式为多腔6+low+12+6断桥中空玻璃”的新型铜制门窗。这种门窗的使用既达到了节能的效果,又延续了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的历史文化风貌。

  经大面积实施整体外立面工艺后,我们看到的是,鲜活的当下思维注入传统,让这一方水土不断新陈代谢,生活其间的人,对自身文化、历史和自然的自信升级到更高的维度。特有的建筑风貌,毫不意外获得预期效果,各级专家一致认为这是多年未见的匠心之作。其中,三项工艺创新成果被评为省级新技术示范工程的创新技术。该工程最终获得2018-2019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为本市文化旅游事业增添了新地标,成为展示城市文化魅力和人文底蕴的新窗口。


怀精进决心,迈向追求卓越新征程


  梅花香自苦寒来。平时,张平注重理论学习,善于总结经验,在自己的专业上,不断耕耘,不断奋斗,相继在《工程技术研究》、《住宅与房地产》等建筑权威刊物发表了《大直径群仓环形平台滑模施工技术》、《某地税局预应力施工技术》、《新技术在仿古建筑施工中的综合运用》等系列文章。

  在每一个项目施工工程中,他事必躬亲、事无巨细,层层严把质量关,吃、住在工地,时常加班到晚上12点以后,第二天按时上班,任劳任怨,把工作当作事业干,为项目团队树立了榜样,带动项目所有人员,铆足干劲,迎难而上,员工之间关系融洽,亲如家人。在南徐新城商务办公B区1#楼工程的紧张施工中,人力、物力投入较多,张平几乎以工地为家,他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只要团队人心齐,劲往一处使,没有干不好的工程。”

  张平带着最初的梦想和建工人的初心使命,满怀着匠心情怀,脚踏着精进的步伐,用一滴滴辛勤的汗珠换来了一个又一个成果。他主持承建的各类工程多次获得优质工程和省、市级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获得多项省、市级文明工地,其个人也多次被省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授予“优秀建造师、优秀项目经理、质量管理先进个人、技术进步先进个人”等称号。

  “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张平用一个建工人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这句话的含义。一项项荣誉的获得,是他带领项目团队不畏辛苦、努力拼搏的结果,也是对自己严格要求得到的最好回报。他在成就企业,同时也成就了自己,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做事风格为自己搏得了施展才华和能力的广阔平台,成为年轻人不懈奋斗的榜样。

  骏马自知前程远,无需扬鞭自奋蹄。在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针对建筑市场的发展新趋势,张平不满足现有取得的成绩,还是保持着“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的习惯性状态,不断地去学习——积极参与中建协、中施协举办的各类培训、观摩活动,及时掌握前沿技术,努力提升解决施工难题的能力;不断地去实践——及时引入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持续增强“三新”应用水平;不断地去成功——承接更有挑战性的工程项目,努力向社会奉献更多的让业主称赞、老百姓满意,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经典工程。

  新的时代,新的征程,新的希望。优秀项目经理的故事仍在继续,在今后的工作中,张平将继续以新时代建工人的拳拳赤子之情,投入到每一个项目工作中去,继续为企业、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用“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的精神激励自己踏着精进的脚步,迈向永续卓越的征程——一个个项目如同种子一般落地生根,一个个工程力求做稳“家门口”市场,做大做响“同心圆”品牌,拥有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地址:南京市云龙山路99号省建大厦B座3楼 电话:025-86555905 025-86380363